【Summary of “Director Networks” 】
最近在看董事之间的相关关系的文章,将陈运森老师的几篇文章和JAE上面的一些文章总结一下以便更好的看待这个问题。
在研究之前,我们从其定义与特征入手。
定义
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分析董事公司治理行为的研究可能并不多。他们的界定的方法可能也都会或多或少有一些混乱,比如有些文献认为公司通过享有相同的董事而形成了网络,还有的文献认为董事面临的所有的直接和间接的联系都属于网络的一部分。大多数研究都是借鉴了社会网络的概念,而并没有深入的探讨其中的具体逻辑机制。
董事作为经济之中的个体,同时扮演许多不同的社会角色,也同时受到了不同的社会人群的影响,所以为了深入的研究董事网络,我们首先给出社会网络的定义。社会网络指的是一组行动者以及连接他们的社会关系的集合,将一个社会网络看成是一张图的话,那么就是一个节点和关系的组合,节点和关系都是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的特征。所以基于这个假设,本文对于董事网络的定义如下。
公司的董事会的董事个体以及董事之间通过至少在一个董事会同时任职而建立的直接或者是间接连接关系的集合。
在董事网络之中,节点就是网络之中的单个董事,连带为董事之间的连接关系。如果两个董事在一个董事会之中任职,那么这两个董事是相连的,董事网络之中有两个重要的特征,首先是董事作为独立的个体本身的特征,其次是董事之间因为在同一个董事会任职带来的相互连接的关系。
根据之前的研究,发现在2008年的中国资本市场上面超过百分之八十的上市公司都有连锁董事,意味着A股的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已经形成了一个基于连锁董事而构成的网络。不过在作者的定义之中,也就仅仅考虑了连锁董事所形成的网络,而不考虑诸如老乡啊和校友这种关系,因为这种关系是很难计量与准确收集的。
理论分析
作为社会网络的一种类型,董事网络当然也具有社会网络的一般的特征,所以可以使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核心理论来分析。
基于镶嵌理论的分析
以镶嵌理论为基础的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重点是在一个网络之中的个人是怎么样在动态的互动过程之中相互影响的。每一个社会网络的行动者即是自主的,但是又镶嵌在网络之中,受到了社会网络关系与结构的限制。也就是说可以保留在公司的董事会决策之中董事的个人自由意志的同时也会将其治理行为置于人际关系的互动网络之中观察。所以说,董事的行为是自主的,同样也是“镶嵌”在互动的网络之中,受到社会网络的影响。
基于弱连接优势理论的分析
Graonvetter提出了连接强度的概念,将连接定义为实体之间由于发生交流和接触所存在的一种纽带关系,并且将其分为强连接关系以及弱连接关系。强连接发生在社会特征类似的个体之间,而弱连接发生在经济社会特征不同的个体之间,所以与强连接相比,弱连接更容易充当跨越社会界限获得信息、知识和其他资源的桥梁,也更有可能将群体内部的重要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
基于结构洞理论的分析
Burt提出个人和组织的社会网络表现成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无洞的网络,也就是一个全连接的网络,这种形式一般存在与小群体之中,另外的一种则是有洞的结构网络,也就是两个全连接的网络通过两个节点形成Path.从网络的整体之中看,似乎就是网络的结构之中出现了洞穴,这个洞就叫做是“结构洞”。处于结构洞地带的行动者更好的享受结构洞两端的稠密地带的信息,并且基于此做出更好的决策。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分析
Lin认为社会资本是应该在社会网络的背景之中考虑的,也就是作为通过占据战略的网络位置或者是其他的组织结构位置的社会关系而获得的资源。其更多的强调的是在网络之中的地位而并不是其个体的特征。作者认为,社会资本可以分成声誉、信息以及战略资源三种。
- 网络的位置是获得声誉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在董事网络之中拥有不同的关系和结构的董事对于其声誉的获得和重视程度是不同的。对于那些在网络之中处于中心地位的董事而言,可以认为是明星,也就获得了更多的声誉。并且他们也有机会可以认识更多的其他公司的董事,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比如说更多的潜在董事席位等。
- Lin认为处于某种战略地位的社会关系可以为个人提供其他方式不容易获得的有关机会和选择的有用信息。那么处于网络之中的董事,起到了一个信息的桥梁的作用,以帮助其所在的企业可以更加有效率的进行运作。
- 除了上面的声誉和信息,还有一种资本就是战略资源。相比于上面的两种资本,战略资本更实际,举个例子,在和银行贷款的时候,如果和银行谈判的时候是某一个风控专家,那么银行肯定就会更相信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自然也就可以得到一个更低的利息的贷款方案。
特征计量
如果将网络看成是一张图的话,那么设定所有上市公司之间的董事的关系是一个无向图$G = (V,E)$,其中的节点是董事,而其中的边是两个董事是不是在同一个董事会之中进行任职。
在作者这儿的特征计量有如下的一些方法
程序中心度
记作是$Degree_{i} = \frac{\sum_{j}X_{ji} }{g-1}$,其中的$i$是某个董事,而$j$是其他的董事,其实也就是节点的度除以在同一个担任董事的总人数$g-1$以消除规模差异.
中介中心度
记作是$Betweenness_{I} = \frac{\sum_{j<k} g_{jk(n_i)}/g_{jk}}{(g-1)(g-2)/2} $.其中的$g_{jk}$是指从节点$j$到节点$k$的一个最短路径。而$g_{jk(n_i)}$指的是这条路径是不是包括节点$i$,在这里使用$(g-1)(g-2)/2$消除规模差异。
接近中心度
记做是$Closeness_i = [\frac{\sum_{j=1}^{s}d(i,j) }{g-1}]^{-1}$.其中的$d(i,j)$表示的是两个董事之间的最短距离。如果网络出现了割裂的话,那么就根据他们的Clique的大小等比扩展大整个网络的大小。
特征向量中心度
这个就是对于邻接矩阵做SVD然后用特征值(Eigen Value)作为Feature.
相关研究
以独立董事的网络中心度为基础的研究也有很多,下面就是一些使用独立董事网络的中心度和其他的特征一起分析的结果。
独立董事网络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
在这个研究之中,其有两个核心的变量,一个是预测变量,也就是信息披露质量的度量。文章之中选取的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考核指标,从2001年开始,深交所就会对于年报的信息披露进行打分,从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四个方面综合考虑,并给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这四个等级。另外作者选择了公司是否因为会计信息的披露问题被监管机构处罚作为一个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标准。
而对于独立董事的网络指标,作者选择的当然是我们上述讨论的这四个指标。计算了每一位董事的网络中心度之后,选择独立董事数据,以公司为单位计算董事会层面的网络中心度。不过这里采用了一些技巧进行处理就是将中心度指标分箱成为十个区间之后,以0-9的排名作为变量,然后对于四个指标进行平均,得到综合的公司网络中心度指标。
然后使用逻辑斯蒂回归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公司的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越高,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就会越高。
社会网络与企业效率
这篇文章的选取的变量还是蛮有意思的,选择的是“结构洞”变量,结构洞理论在本文的上述内容已经有过陈述了就不再说了。而度量结构洞的标准作者选择的是下面的这个公式
$$C_{ij} = p_{ij} + \sum p_{iq}p_{jp}$$
其中的$i,j,q$表示的是上市公式董事网络之中的不同个体,$P_{ij}$等于企业$i$到企业$j$的直接关系的强度。而$\sum_{q}P_{iq}P_{qj}$等于从$i$到$j$的所有通过$q$的路径之中的强度之和,衡量的是一种间接关系。那么$C_{ij}$则是企业$i$与企业$j$接触联系的程度,其越大表示需要经历的路径长度越长,也就说明其关系越弱。所以作者使用$1-C_{ij}$表示结构洞的丰富程度。
然后使用资产周转率作为经营能力的一个代表,以资本投资量作为投资效率的一个代表。
结果表明如果具有丰富的“结构洞”位置,可以促进企业的经营效率,而且其仅仅是在产品竞争激烈的市场之中显著的正相关,而如果是在垄断性较强的行业之中就没有那么显著了。投资效率也呈现出相同的性质。
在另外的一篇文章之中选择的并不是结构洞变量,而是使用网络中心度这个特征,分别使用了上面的中介中心度,程序中心度这两个特征体现公司在网络之中的中心度。
当然还是同样使用资本投资量作为投资效率的一个代理变量。在结果之中表明,如果独立董事的网络中心度越高的话,其越可以抑制公司的过度投资也可以缓解企业的投资不足的窘境,使得投资的效率变高。并且发现在政府干预程度高的地区,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相比,国有上市公司之中的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对于投资效率的作用会减弱,但是在政府干预程度低的地区则没有显著的差异。证明了政府的这个变量会严重影响公司独立董事的作用效果。
董事网络与高管激励
同样是使用分箱然后赋值之后进行平均的方式得到网络中心度的特征。而以高管现金薪酬作为高管激励的代理变量。
通过回归研究发现,在董事网络中心度越高的公司,其对于高管激励合约制定的治理动机以及主客观的治理能力都会更强,从而也可以额制定更优的高管激励体系,使得高管的薪酬与业绩更加紧密的挂钩。但是这样的一种作用的发挥在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之中被部分的抵消。
董事网络与非正常交易
这里使用的是节点的Degree作为网络的连接度的特征。而非正常交易指的是什么呢?如果将正常的交易定义为在二级市场上面的买卖行为,那么非正常交易指的就是不直接在二级市场进行的交易。
作者选择的第一个变量是卖空率,或者也可以叫做空,这个机制在中国并不被允许,大概就是对于这个股票非常不看好,所以就以某一个价格在现在借入该股票然后立即卖出,然后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以未来的价格进行售出。
第二个度量的变量是期权交易占所有交易的比例,期权交易指的是有权利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按照某一个价格购入或者售出股票,和做空的区别是这个是一个选择而不是必须执行的选择。
第三个度量的指标是机构交易秩序失衡(Institutional Trading Order Imbalances),可以将其看成是机构在市场上的参与情况,对于每一周的股票交易数据,将期末的值减去期初的值,如果是正就代表机构看好该股票。如果这个的值和未来的回报呈现正相关那么就说明可能存在内幕交易(其实感觉也并不一定,可能是市场的正常反应)
通过回归的结果发现,当在董事会之中存在更多的Connected的董事的时候,会增加信息泄露的可能,从而导致投资者获取这些信息造成超额收益。甚至可能由于Ethic的原因,有一些不够正直的董事还会主动泄露一些信息。
董事网络与会计稳健性
梁上坤研究了独立董事的网络位置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联系,并分析了其与宏观和微观元素的治理因素的关系。发现了独立董事的网络中心度越高,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水平就越低,如果考虑不同的地区环境的话,那么在金融发展水平以及法律环境水平比较低的地区,独立董事的网络中心度才会对于会计的稳健性水平有显著的隐性。而如果不具有银行关联的公司,独立董事的网络中心度对于会计的稳健性的水平影响更加显著。
从理论分析上来讲,会计稳健性影响的因素包括四个主要的方面:分别是债务合约、薪酬合约、法律风险和税收成本。特别是债务合约之中,债权人要求企业采用更加稳健的会计处理来保证财产的安全。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的话,会计的稳健性和其他的公司治理的机制呈现的是一种替代的关系。也就是说,如果公司的独立董事网络的中心度更高的话,那么将会起到很好的治理以及信号传递的作用。网络中心度高的独立董事的名誉将约束公司内部的治理的缺陷以缓解债权人和股东对于会计稳健性的要求。
董事网络与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
现金持有量是公司的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持有现金有两个最主要的需求,第一个需求是日常的交易性需求第二个需求是预防性需求,不过持有现金需要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而对于这种成本的权衡决定了企业到底应该是持有多少的现金。而许多的实证结果也表明,现金持有量与公司治理联系非常紧密,比如说可以缓解代理问题以避免持有过多现金,或者提高公司的决策精准度以降低现金持有量。但是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随着监管的规范,公司治理的表象特征呈现出的一致化趋势,这些表层的特征很难对于公司的现金持有量进行解释。所以作者就希望使用网络特征深度挖掘相关的原因。
作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董事网络可以帮助公司减少现金的持有量,这可以认为是董事网络的一种“咨询”作用,董事网络加强了公司对于外部环境的了解,降低企业的风险从而减少企业的现金。另一方面,信息的优势也可以使得公司降低闲置现金的机会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投资机会。同时证明了在民营企业之中这种降低的效果会更明显,作者推测是因为民营企业相比于国企更加依赖于内部资金的储备,其现金储备的成本会更高,那么这时候独立董事带来的效果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更加敏感。
同时作者发现,随着独立董事网络的扩大,其对于降低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存在着先增强后减弱的类U型的作用。
董事网络与股价崩盘
股价崩盘风险并非指的是股价真的就崩了,而是一种股票跌幅的度量指标。现在的研究一般认为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是诱发股价崩盘的原因,也就是说内部人基于自利将坏消息隐藏起来,投资者收不到信息所以无法正确判断股价,当坏消息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导致股价暴跌。之前的研究都是从代理问题或者是信息不对称的单一视角研究其对于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机理,作者认为独立董事可以加强监督公司治理以保护投资者权益避免股价的崩盘,初次之外,由于独立董事网络是企业信息向外传播的一种重要渠道,通过泄露“坏信息”可以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
通过模型的回归结果证明了公司的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越高,其未来的股价崩盘的风险就越低。并且发现在制度环境越好的地方,董事网络的抑制作用就会减弱,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制度环境作为一种外部的治理机制可以有效地降低公司的股价崩盘的危险,同样也说明了独立董事网络这样的一种非正式制度可以在正式制度不足的情况下发挥更强的作用。
董事网络与公司业绩
这篇文章研究的并非是公司的经营活动的某一个方面的影响,而是对于董事网络的后果的总体评价,即公司的业绩。最后的回归的结果肯定是网络越中心位置的公司的业绩会更好,我们看作者所给出的解释。首先,现在的公司财务理论认为信息不对称可以导致公司内外部的融资成本的差异,进而对于公司的业绩进行影响。比如说以分析师为代表的正式的信息渠道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进而降低了公司的外部融资约束以及对于内部资金的以来,提高了公司的现金股利水平,从而使得公司的价值提高。那么可以预计独立董事作为一种非正式的信息渠道,可以使得公司的价值提升。并且通过实证结果表明在分析师人数较多的时候独立董事网络的提升效果则更弱。这样的一个结果意味着独立董事网络的非正式信息渠道和正式信息渠道为互相代替的关系。
董事网络与税收规避
这里的主要的假设是独立董事会为了自己的名誉考虑,抑制企业的激进的税收规避的行为,这个的思路和之前的一个研究差不多,只是将待解释变量改成了税收相关的指标罢了。当然结果也是和之前的类似,认为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公司独立董事的抑制作用会越强烈。同时验证了管理层的权利会削弱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对于企业税收规避程度的抑制作用。
作者这的研究之中还研究了税收规避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得出的结果是企业进行税收规避会显著减损企业的价值,而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通过减缓税收规避提高企业价值,这个的逻辑链大家可以自己斟酌一下。
董事网络与企业创新
创新活动投资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高风险、高投入以及移出效应带来的短期风险,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管理层和大股东往往做出较低创新投资的决策,以刺激短期的业绩上升。作者猜测独立董事会对于这样的一种短视的决策进行抑制,或者说会鼓励创新投资。而独立董事作为一种新的战略资源,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的问题,拓宽创新活动的资金来源,进而刺激公司进行创新活动。
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越高,那么该企业的研发支出越高,所拥有的专利也越多。通过证明对于民营企业,独立董事网络对于企业的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不过作者也认为,除了网络位置的影响,公司的规模越大,那么就有越多的人力物力持续投入到研发活动之中,同时大企业之中也具有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创新优势。还有反向因果的可能性,即公司是因为想要去进行更多的创新活动,所以会更加倾向于选择在网络之中中心的大牛作为独立董事,所以作者同样做了一些稳健性的测试以证明其结论。
同样的结果也有人在公司的风险承担的这样一个特征之中进行验证了,我就先码在这儿了,感觉风险承担与企业创新属于类似的特征,出现相类似的结果应该也没有啥惊讶的吧。
董事网络与公司被诉风险
这里的诉讼风险的研究思路和之前的股价崩盘的风险其实思路也是差不多的,同样是将被解释变量进行更换了再写出的一篇文章。主要的思想是分析师可以通过正式的信息渠道使得公司的诉讼风险下降,那么独立董事应该可以发挥类似的作用。
实证结果当然也证明了这一点,不过做了两个Bonus的证明,一个就是与内部控制健全的公司相比,独立董事网络降低诉讼风险的效应在内控不健全的公司之中更加明显。这个的理论也同样是独立董事可以看成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补充,帮助企业更好的应对诉讼风险。还有一个就是与环境不确定性程度的公司相比,独立董事降低被诉风险的效应在环境不确定性程度高的公司之中更加明显。这个的理论基础应该就是独立董事作为一种信息的桥梁,可以降低公司对于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的判断。
董事网络与并购绩效
企业并购的绩效受到了很多的因素的影响,包括负债的水平、管理层的激励、现金流等等。但是无法忽略的一点就是,信息不对称,由于并购双方对于信息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从而导致交易的价格与真实价格有所偏差以造成并购之后的绩效。而发达的社会关系网络可以加快信息传导的速度和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伤害,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也可以帮助企业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机制、降低合作的成本,从而使得并购的绩效上升。所以作者认为董事网络的信息优势对于并购的绩效是具有积极的影响的。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假设就是董事网络可以通过提供先验信息降低并购过程之中的信息不对称以提高绩效,这里的先验信息的验证过程蛮有意思的,作者认为如果两个公司身处异地,那么他们相互之间就没那么熟悉,而董事网络可以提高这种熟悉的程度,并提高并购的绩效。在并购之中选择支付的方法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股票,作者认为如果选择现金支付的话,可能存在的信息差就越大,而如果是股票支付的话,对方就更愿意相信你,毕竟之后就风险共担了。所以作者提出了一个假设就是董事网络对于非股份支付并购的绩效提升效果更佳明显。
最后的实证结果当然也证明了上面的假设,说明企业的董事网络位置可以降低信息的不对称对于企业并购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不过自己还是蛮好奇,这个会不会因为大型企业的Bargain Power更强,从而导致的绩效更明显呢?希望以后有人可以做相关的研究吧。
董事网络与融资约束
融资约束是中国的民营企业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困境。经典的融资约束理论关注的是正式的制度对于企业融资发挥的作用,所以也就带来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理论等,但是对于非正式的制度的考虑依旧是不足的。在中国这样的一个人情社会之中,作为正式的制度的补充,以关系和声誉机制为代表的各类非正式的制度在企业的融资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实证结果表明,董事网络可以通过信息效应,减轻内外部信息的不对称的程度,从而帮助企业缓解融资约束,但是这样的一个效应对于信息透明度高的企业发挥的作用可能并不明显。不过这个和上面的类似,感觉都没有考虑到大型企业之中的一些内生性的问题。
同时还有研究发现网络的中心度和资本的权益成本呈现了明显的负相关的关系,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的证明董事网络可以缓解融资约束的问题。
董事网络与去杠杆
如果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去杠杆会引发企业的债务成本与经营性现金流共同减少的短期的负向效应。特别是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一旦信贷扩展不可吃去,会引发一系列的融资风险,甚至会触发一些条款使得其加速还款。而董事网络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资源,作者认为可以一定程度上的缓解去杠杆带来的影响。这一个工作可以看成是上一个课题的中国化拓展,其实也是研究企业的董事网络对于融资约束的作用。而放在去杠杆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之下就显得更加具有中国特色了,这招应该可以可以加高自己文献的社会价值的一个很实用的方法(过审新招加一)。结果当然是可以抑制去杠杆对于企业的风险水平啦,这个实证结果就不分析了。
董事网络与大股东掏空
董事可以通过履行监督职能抑制大股东通过各种隐蔽手段来掏空公司的目的。而其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不仅仅依赖于固有的人力资本,同时也需要丰富的社会资本。而根据资源依赖理论,董事网络是一种连接内外部资源的重要通道,有利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而董事也会尽力的工作以帮助治理公司从而提升自己的价值,更高的声誉也会促使董事具有更强的冬季通过有效的监督来维护股东的利益,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但是作者同样认为,董事网络的强度超过一定的界限的时候,会削弱董事的治理效应,甚至会恶化委托代理问题的程度。因为当董事在网络之中由于其过高的中心位置掌握了更多的社会资本,取得了更多的控制权的时候,会导致董事的个人利益和公司的利益不一致,此时对于履职的回报可能就没那么在乎了,也就削弱了其监督大股东掏空行为的积极性,甚至会产生机会主义的行为。
最后的实证结果也表明,随着董事网络的中心度的提升,董事网络对于大股东掏空程度的影响经历了从抑制到加剧的一种U型过程。
董事网络与慈善行为
这篇文章还是蛮有意思的,公司通过慈善捐赠行为,可以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的声誉,从而得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外部资源。而网络中心的企业由于对利益相关者有更高的可见性,所以承受着来自于利益相关者的更大的压力,慈善捐赠作为一种应对外部压力的重要工具,也就成为了企业的一种重要战略选择,而且由于受到了更多的关注,那么其慈善活动也会被更多人所知,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上的回报。所以作者认为企业的网络中心度越高,企业参与慈善捐赠的可能性越高,如果说这个假说还是蛮直接的。那么其下一个假设就有点意思了,作者认为企业所占有的结构洞会减少企业进行慈善捐赠的可能性。因为那些占有较多结构洞的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压力就更小,也就是说不容易被逼迫着开展慈善捐赠行为。而且占有结构洞较多的企业具有更多的中介优势,可以利用中介优势从不联系的企业之中获得资源,也就减弱了企业通过慈善捐赠获得资源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这个结果当然是服从假设的(不然也发不出来),不过从这个结果看来,网络的中心度特征和结构洞特征这两个特征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别的,不然在回归的时候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过从直觉上面判断的话这两个属于类似的特征,或者是属于强正相关的特征吧,那么这就又是一个反直觉的结论了。以后自己倒也可以通过相关的实验来判断一下。
董事网络与投资趋同
传统的公司财务理论认为公司的决策是完全自主的,忽略了其他的公司或者个体对于公司的决策的影响。但是这种网络效应是很难不去考虑的,公司的决策的制定也并不是完全按照公司的自身的信息集而独立产生的,会借鉴其他的公司的类似信息,而这样的信息流动的一个重要渠道便是基于连锁董事网络。而且由于董事的认知基础和价值观极大的受到了其背景特征的影响,所以背景类似的董事们也会做出类似的决策。并且由于董事网络的关系也有利于公司之间形成一种“联盟”的关系,方便公司之间建立信任,从而更优可能进行投资等似有信息的直接或者间接沟通,解决了公司之间的“进入”壁垒,也就促进了投资趋同程度。
结果当然证明了公司之间存在董事的连锁关系时,静态的投资差异越小,趋同的程度也越高。而作者进一步检验发现董事连锁网络的关系在同一个行业之中有着更强的效用,作者猜测这是因为在同一个行业之中投资的决策信息传播成本更低所导致的。并且通过连接董事死亡作为事件研究法,发现在董事死亡之后,有直接或者间接网络关系的董事所在的配对公司的投资差异显著的增加,投资趋同的程度降低以避免一些内生性的影响。
董事网络与盈余管理
学界认为董事会往往采取积极的行动承接那些进行盈余操纵的管理者,使得盈余管理付出高昂的成本,从而有效的削弱管理者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一方面源于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源于委托代理关系下的契约摩擦。满足债务契约或者薪酬契约是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动机。而独立董事作为一种优质的资源,可以帮助缓解委托代理双方的资源配置矛盾,从而削弱盈余管理的动机。
但是在本文还有两个假设就是市场化的法治水平越高,网络位置对于盈余管理的负向影响更显著和内部治理水平越高,网络位置对于盈余管理的负向影响就会越显著。这里的其实和之前的理论似乎有一些冲突,之前的董事网络的相关研究都是人为董事网络可以看成是公司治理的一种自然拓展,有着替代作用。但是作者的这两个被验证的假设则似乎证明了董事网络和公司治理之间存在的Synergy的作用。这个也是一个研究的点吧,可以在以后进行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还有其他的研究对于诸如董事网络与审计师选择的问题,发现在网络中心的公司会倾向于选择十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还有和财务总监执行力之间的关系,发现上市公司的网络中心度可以促进财务总监的财务执行力对于财报质量的提高作用。还有一些有意思的研究这里就不一一附上了。
Conclusion
利用图结构来做社会科学的相关研究是还是非常的有意思啊,很多的实验结果也非常值得深思,不过在上面看的这些文章里面可能尚未见到引入其他的相关特征的方法吧,仅仅是使用Graph之中的基本性质,比如说Degree和Degree的变体之类的,也就是说仅仅依赖于网络结构而并没有考虑更加细致的节点和边的信息。这个也的确是当今研究的不足之处,当然也是一个有很大的潜力的研究方向吧。不过自己看的这方面的文献还不够全,以后再看到再来这个文章里面补全吧。
2020.6.19补充Comments
大多数的利用结构洞的计算好像仅仅是按照某一个公式把Degree进行变换后得到的一个指标,但是我看结构洞的定义好像指的是在两个Clique之间进行连接的一个网络结构,那么这个直接选择Motif的个数不就可以了吗?也比公式更直接吧,可能这个也会是一个创新点吧。
Reference
董事网络位置_企业创新战略与融资结构_基于创新类型的实证检验_刘颖
非正式信息渠道影响公司业绩吗_基于独立董事网络的研究_陈运森
连锁董事网络嵌入_认知距离与民营_省略_长_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_李小青
嵌入视角下的连锁董事网络_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慈善捐赠_鲍丰华
上市公司网络位置_财务总监执行力_省略_财务质量报告_基于独立董事的视角_宁美军
治理环境_网络位置与盈余管理_社会网络治理效应的经验证据_孟岩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